11月9日,刚入初冬,暖阳正好。57岁的甘承玉起了个大早,扛着铁锹,疾步走在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何湾村的村村通路上。

“这一阵子,园子里比较忙,正在平地呢,准备下苗子栽嘞!”
甘承玉务工的澳门永利唯一官方网址是一家以红薯、草莓等农作物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深度研发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落户信阳,注册资金2000万元,流转土地近100亩,组建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标准组培室;建成了智能联动和日光温室8个,面积达16400平方米。
“目前,公司年生产脱毒红薯种苗300万株,脱毒草莓种苗200万株,白芨直播种苗200万株。”该公司基地负责人王宏伟告诉记者,“实施产业带贫以来,我们为何湾村3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资金10余万元,公司在发展,也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的便利机会。”在种苗繁育车间里,不少乡亲正和甘承玉一起,清理草莓苗废叶、平整红薯苗育秧地,忙得不亦乐乎。“作为一名脱贫户,我来公司上班一天可以挣到80块,我是钱也挣了,家也顾了!”甘承玉笑着说。
2021年,浉河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紧盯“过渡期”重点任务,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持续压实工作责任,以增加群众综合收入为长远目标,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契合点和催化剂,从项目谋划、载体建设、龙头带动、基础配套、运营管理、利益联结等多方面综合推进,形成了产业扶贫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正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何湾村党支部书记周勤说的一样,“为了让脱贫群众富得持久,我们乡村两级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带贫。企业实现了效益增涨,群众就多了就业平台,这也是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一种体现。”甘承玉笑着说:“摘掉了贫困帽子以后,我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啥时候都要念着共产党的恩呐!”
编辑:刘宏冰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申明】文章来源:本文内容转载来源于网络,无法追踪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